爱眨眼的一年级女孩-丹东心理咨询
2022-08-12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671
YG:女,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抽动症,于2022年3月4日来丹东向迟雅心理咨询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父母介绍:孩子于2021年9月份,进入小学一年级。入学一个多月之后,妈妈发现孩子出现了爱眨眼睛的毛病。开始的时候以为孩子是在模仿同学,询问之后,得知班级里并没有爱眨眼睛的小朋友。于是开始在孩子眨眼睛的时候提示她注意,但并没有效果。每次提示别眨眼睛了,她都会哭闹,说自己也控制不住。父母很担心,先后带她去了沈阳盛京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但效果都不理想。在此期间,孩子爱眨眼睛的行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出现了嘴角抽动的问题。三月份开学以后,孩子每天都哭闹着不肯穿衣服,不肯去学校,家里人心力交瘁。
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1.求助者嘴角抽动明显,眨眼睛的频率一般。
2.胆子小,不敢直视咨询师。
3.说话声音很小。
4.对母亲依赖度很高,喜欢粘着妈妈。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根据症状学标准,诊断为儿童抽动症,伴随抑郁情绪。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的肌肉抽动性疾病。为一种突然、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抽动的情况会因为情绪紧张时加剧,在精神集中的时候会减少,睡眠时会消失。抽动症的症状具有变化性,在一段时间内以一组肌肉抽动为主,另一时期又表现出另一组肌肉的抽动。还有的伴随暴发性发声和辱骂脏话行为。只抽动不发声的为抽动症,又抽动又发生的为抽动秽语症。
在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统计分类》中,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
1.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2.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3.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同时存在。
4.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5.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6.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7.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三、心理分析与治疗假设
求助者的抽动症状主要与学习压力和环境不适应有关。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有了心理压力往往以躯体化形式表现出来。大脑皮层主管平滑肌,与抽动有关。而抑郁情绪很可能与父母的焦虑或人际关系相关。
该患者治疗上,宜身心同调。即将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尽快消除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致病因素。
四、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尽快改善抽动症状。
2.中期目标:缓解抑郁情绪,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3.长期目标:找到致病诱因,优化患儿应对能力,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内在力量,使其人格更加完善。
五、治疗过程
咨询:求助者见到咨询师之后一直往妈妈身后藏,目光躲闪,不敢跟咨询师直视,不知道父母带她是来做什么的。当咨询师提出带她玩沙盘的时候,求助者很开心的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沙盘室的门口。咨询师告诉她需要跟父母道别,单独进沙盘室之后,她略有迟疑,开始有了退缩情绪,表示不敢自己进入沙盘室,咨询师利用求助者对沙盘室的好奇心,成功打消了她的犹豫。在进入沙盘室之后,她不自觉的向门的方向望,咨询师通过向她介绍沙具的分类,带着她观察沙具,以及教她如何使用沙盘等方式,转移她的注意力。在谈话过程中,降低求助者的焦虑,与她建立心理链接,建立信任关系。
咨询结束之后,求助者情绪非常好,表示希望可以经常过来玩沙盘,妈妈表示她会这么顺利的接受单独与咨询师进行沙盘咨询实属意外,孩子的所有课后辅导以及各种兴趣班,都会要求妈妈陪她上课,如果妈妈不陪同,孩子就会一直哭闹。
针对父母反馈的情况,咨询师与父母进行了沟通,希望父母可以适当放手,帮助孩子独立。
第二次咨询:求助者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沙盘室门口等待咨询师,虽然对于跟咨询师单独进沙盘室还是有些抵触,但进到沙盘室之后,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沙具上,没有了张望的行为。但沟通过程略显拘谨,不够松弛。咨询师没有着急推动咨询,根据求助者的表情反馈调整谈话方向,给了求助者充足的时间放松。
第三次咨询:求助者与咨询师在楼梯口相遇,咨询师刻意省去了与父母告别的环节,和求助者一起手拉手跑进了沙盘室,求助者情绪十分愉悦。咨询师借助沙盘游戏,成功和求助者进行了关于校园生活的沟通。当她讲到自己上课十分害怕被老师提问的时候,眼泪开始吧嗒吧嗒的往下流。咨询师给了求助者充分的时间宣泄情绪。首先引导求助者让她意识到老师的提问是为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她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收获满满的学问。其次,告诉求助者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亲亲抱抱是一种爱,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虽然有的老师看起来很严厉,但那是为了让一些有点调皮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毕竟你们年纪还小,爱玩是天性。老师喜欢所有的学生,如果不喜欢同学们,她就不会选择当老师了。最后,咨询师告诉求助者害怕被提问,其实是因为害怕自己犯错,求助者现在还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处在这个年纪就是有许多不懂,如果害怕出错就不敢提问题,不敢说话了,那怎么能获得新的知识?每一个人都是在错误当中成长。
咨询结束之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做了一个约定,让她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注意观察自己的老师,如果老师也注意到她了,就试着跟老师微笑。求助者表示自己有点害怕,但可以试试。
在之后的咨询过程当中,求助者的父母表示求助者畏惧上学的情绪逐渐消失了,早晨起床基本可以自己穿好衣服,嘴角抽动的情况出现的越来越少了。咨询师发现求助者胆子也逐渐变大了,在沙盘室与咨询师的交流越来越顺畅,会跟咨询师分享在学校当中和同学们发生的趣事。
第十次咨询:求助者很自然的跟父母道别,跟随咨询师进入沙盘室。求助者很高兴的告诉咨询师自己在学校因为值日做的认真,被老师任命成了小组长。咨询师告诉求助者作为被老师选择出来的榜样,她现在像是一颗挂在天上的小星星,她要继续保持自己的认真,同时也应该帮助小组内的同学,让大家共同进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成为闪闪发光的星星,慢慢的带动整个班级,让整个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成为闪闪发光的星星,慢慢的带动整个学校,整个城市……一颗星星虽然也很漂亮,但整片的星空更加灿烂夺目。求助者很兴奋,但她怀疑自己能否具有这么大的力量,咨询师向求助者讲述了蝴蝶效应——亚马孙流域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求助者惊讶于这么微小的变量,可以引发那样巨大的后果。与咨询师击掌表示自己愿意去做点亮夜空的星星,扇动翅膀的蝴蝶。
六、咨询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调整,求助者的抽动症状基本消失。
七、后记
为了巩固咨询效果,求助者的父母与咨询师商定,后续转入成长咨询,帮助求助者提高抗挫折能力,发挥其潜能,树立勇气和信心,培养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