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业太多了-丹东心理咨询
2022-10-29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86
QJG:男,小学三年级学生,因抽动症并伴随人际交往障碍,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来迟雅心理咨询公司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丹东心理咨询
求助者爷爷奶奶介绍情况:
孩子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时常出现鼻子不自觉的抽动,并在嗓子里发出很粗的“嗯嗯”的声音,起初家人并不在意,认为就是孩子的“臭毛病”而已。但是等到下学期的时候,发现孩子的问题越发加重了,并且似乎不是什么“臭毛病”,而是非主观控制的不自觉行为。
另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学校不会与同学交往。比如:有的同学跟孩子借了一支钢笔,用完了忘记归还,孩子也不敢去索要;别的同学体育课在一起玩游戏,孩子想加入,却不知道怎么做,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孩子的父母工作非常忙,平时都是我们老两口带孩子。我们也不懂孩子这是怎么了。学校老师说孩子的情况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我们就领孩子来了,希望能解决。
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1.求助者的鼻子有明显的抽动症状,但频率不高。
2.求助者体重与其年龄不符,明显偏胖。
3.经过与求助者爷爷奶奶的进一步交谈,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的父亲对其要求非常严格,每日除了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外,还要完成父亲留的作业。同时,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课外补习班,周末更是要“赶场”一般的去五、六个补习班。只是单一英语一门学科,就有三个不同的补习班。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丹东心理咨询
根据症状学标准,诊断为儿童抽动症,伴随人际交往障碍。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其中,大脑皮层主管平滑肌,与抽动有关,而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有了心理压力往往以躯体化形式表现出来。(更多抽动症相关知识,请详见公众号内《爱眨眼的一年级女孩》一文)
三、心理分析与治疗假设-丹东心理咨询
求助者的抽动症状主要与学习压力有关。而学习压力又主要来源于其过多的课后辅导及其父亲的“严格教育”。
当今,很多家长对教育存在误区,认为想让孩子“成才”,其从学龄开始就无休止的学习,“别人学两科,我家孩子就得学三科;别人学三科,我家孩子就得学四科。”并将这种做法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而该做法造成的结果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孩子在青春期甚至不到青春期,就出现对学习的抗拒或压力,或表现在情绪上,或表现在躯体症状。求助者就是表现在躯体上。二是孩子只学会了接受“灌压”式的教育,并未习得如何自主学习,即没有自学能力。
同时,此种“严格教育”还有其他间接的不良影响。直接的,便是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未习得如何进行社会交往,成长为了只会学习的“工具人”。求助者不懂如何与同学交流,便是此原因。
对此,应采取身心同调,即将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消除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为其家长做家庭教育指导,优化家庭教养方式。
四、咨询目标-丹东心理咨询
1.短期目标:缓解求助者压力情绪,改善抽动症状。
2.中期目标:运用沙盘疗法、场景模拟等多种咨询技术,解决求助者人际交往问题。
3.长期目标: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内在力量。
五、治疗过程-丹东心理咨询
咨询: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带领下来到沙盘室后,立刻显示出孩子爱玩的天性,对各种各样的沙具爱不释手。在沙盘游戏中,让求助者打开了“话匣子”:
“爸爸对我的要求实在是太严了,我总感觉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程。别的同学考90分都会受到表扬,我考95分爸爸都不会满意。有一次考试,我考的分数是全班第三高分,爸爸才勉强说了一句"还行吧”。
“这次暑假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我除了去上补习班,一共就下楼跟小朋友玩过两次,然后奶奶带我出去玩过两次,剩下的时间就全是在家里做作业了。”
“那你尝试着和爸爸谈过吗?告诉他你的学业太繁重了,希望能得到一些休息时间?”咨询师问。
“我和奶奶说过我太累了,然后奶奶跟爸爸说了,但是没什么用,还是该学啥就学啥,我就没自己跟爸爸去说了。”
“其实吧,我并没有觉得我鼻子有什么抽动,但是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说我抽动了,还总在告诉我别抽动,我也懒得跟他们犟。”
后续的交谈中,咨询师进一步让求助者释放了情绪,同时借助沙盘游戏,与求助者建立心理链接。
第三次咨询:经过前两次的沙盘游戏疗法,求助者对咨询师已全然没有了阻抗。在本次的咨询中,咨询师再次借助沙盘,与求助者进行了场景模拟。模拟了多种求助者在学校和同学交往的场景,过程中,求助者或扮演自己,或扮演其同学,在不同的环境和身份下去体验、感受内心状态。咨询结束后,求助者情绪非常好,表示非常开心。同时,咨询师告诉求助者奶奶,对孩子的抽动问题,可采取“忽视”的处理方式,不要刻意去提出该问题,待孩子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后,抽动症状就会自然消失了。
第七次咨询:本次咨询,咨询师特地要求求助者父亲来到了咨询室。待咨询结束后,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亲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为其指出了迟雅老师总结的“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拔苗助长、挑错教育、乱服补药、重智轻德、各搞一套、教养过度、疲劳战术。求助者父亲听后非常认同,承认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表示,希望咨询师以后能长期的为孩子做成长咨询。
第十次咨询:求助者来到咨询室后,高兴的告诉咨询师,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他已经成功的要回了自己的钢笔,并且在体育课上,也开始能够加入到同学们的游戏中,突然觉得上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父亲也不再要求自己上那么多的补习班了,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间也变多了,感到非常的开心、满足。
六、咨询效果-丹东心理咨询
一个疗程的咨询结束后,求助者的抽动症状基本消失,并融入同学、集体中,其家庭的教养方式也逐渐开始转变。
七、后记-丹东心理咨询
后续,求助者转入成长咨询,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