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抽动秽语症男孩康复案例
2022-03-02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774
HH(化名):男,汉族,顺产,2014年1月出生,年龄6岁零6个月,因抽动秽语症于2020年7月13日前来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家长介绍的情况:孩子早期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症状,母亲是医生,懂中医,自己给孩子开过中药,也请儿科医生开过中药,但一直没治好,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因此,想到看心理。
丹东抽动症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孩子眨眼频繁,清嗓子是间歇性的,每当遇到情绪波动时就会加重。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愿意表达,事情都藏在心里,心思细腻,做事追求过高。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抽动症,也称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随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近年来,抽动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约为1%,90%以上2~12岁发病,男孩发病率是女孩3倍。长期不愈,可以发展成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抽动秽语症,是指以多发性抽搐并伴随暴发性发音和秽语为具体表现的抽动障碍。抽动症患者同时伴随不和谐声音的就属于抽动秽语症。
印度有一部电影《嗝嗝老师》,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位抽动秽语症患者。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里的赵四嘴角一抽一抽的,就属于抽动症。
求助者具备抽动秽语症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诊断为抽动秽语症。
三、心理分析与治疗假设
从心理角度讲,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竞争意识强,同时又娇生惯养,个性突出,自我中心,受不得委屈,不善于变通,在与人交往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理上就会出现别扭的感觉,由此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情志不舒。
从中医角度讲,郁怒伤肝,肝主筋,小儿肝常有余,外感内伤均可以使肝气亢盛。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在五行为木,易于动风,风阳上扰,伤及头面故见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肝气不舒,肝风内动,欲畅其通达之性,故喉中有异声或口出秽语。肝阳上亢,故抽动有力而频繁,声音洪亮,且性情急躁、好动。气郁日久,还会导致痰瘀血瘀,这时病机会更加复杂。另外,血虚、血燥、阴虚等都可以导致抽动、蠕动、震颤等。肝经的走行路线是:肝经络胆肺胃循,生殖目系咽喉唇。肝气呃逆,上冲于喉,就会不自主地发声。如果患者心中有愤怒,就会伴随秽语。
对于比较严重的抽动秽语症的治疗,须实施“身心同调”。采用中医方法,消除引发抽动的病灶;采用心理方法,消除引发病灶的病因。这就像清理垃圾一样,一方面要将已经堆积的垃圾清除,另一方面不能再倒垃圾。
对于这类求助者,需要将心理与中医相结合,心身同调,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1.短期目标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相结合,消除不断引发抽动的病因以及抽动的症状,尽快改善抽动秽语症状。
2.长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学会应对常见压力,建立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改善应对方式方法,内心变得强大。
五、治疗方案
1. 心理调适
心理老师一对一陪伴和训练,运用沙盘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和宣泄疗法。按疗程向前推进。一个疗程10次,每次1小时。
2. 中医治疗
基于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通过望闻问切,准确诊断,采用个性化的中药组方及经络疏通技术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愈效果。
六、心理调适与训练过程
2020年7月13日,开始进行刚开始一次心理训练课程。咨询师主要是同孩子建立心理链接,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找到该病的病因。
这个孩子内心压力大,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和不熟悉的人说话声音特别小,主观上回避说话。家长给的无形压力大,再加上自己追求太好,无论是学什么特长,都非常认真,一遍遍练习,希望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较好,特别有韧劲。因此,比同龄孩子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接下来的每次的课程当中,都通过一些小事情对他进行引导,帮助他学会自我调节,带他在感统教室做运动,通过游戏来锻炼他的胆量。在和他的互动当中,教会他与人相处,面对矛盾冲突,学会合理应对,解决他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问题。同时,经常与家长沟通,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几次心理辅导下来,他开朗了许多,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些心里的想法,也愿意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声音也响亮了。当他学会面对,也学会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压力便得到了缓解,再加上身体的调节,症状也随之消失。
一个疗程(十次心理辅导)结束之后,刚好学校秋季学期开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后期跟孩子妈妈沟通,虽然对于他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也都是新认识的,但是他的症状都没有再出现,并且很好的融入其中,家长很开心,孩子很快乐。
七、咨询效果评估
孩子症状发现的早,治疗及时,经过一个疗程的身体和心理调适,抽动秽语症状消失。
八、后记
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求助者的表现全部正常,没有再出现任何抽动秽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