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丹东迟雅
2019-09-21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147
一、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而牢固的适应不良模式。主要是人际互动过程中的应对模式。包括认知模式,情感反应模式,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
人的异常发展,有缺失性的异常发展和偏离性的异常发展。没有安全感等属于缺失性异常发展,偏执等属于偏离性异常发展。人格障碍与这两种异常都有关系。
人格障碍的定位: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精神病学家认为,人格障碍属于人格偏移,不属于精神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精神病学家倾向于人格障碍为精神疾病。尤其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往往与偏执型精神病密切相关。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以持久、不切实际倾向去解释贬低或威胁别人的行动和意图为特征的,但他们没有持久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二、药物在人格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靠心理治疗,其中主要是引导求助者自我觉察。药物治疗对于人格障碍中的焦虑、抑郁、激动、类似妄想等有治疗作用。
三、认知—行为疗法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比较适合
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配合家庭作业,促使求助者自我觉察。家庭作业,包括思考问题,阅读咨询师推荐的书籍,实践体验等。
认知治疗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均认为识别和减轻“核心问题”对于治疗人格障碍是十分有益的。
认知学派认为,感觉和行为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图式”的功能,是“图式”导致持续的判断偏移和随之而来的对特定状态的认知错误。通过引导自我觉察,可以产生“顺应”的效果。认知治疗的对象是归因偏移,而不是动机和反应的偏移。归因偏移,是成人情感和行为障碍的主要来源。
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我觉察与改变: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相处的困难,而很少意识到原因来自于自身行为方式。自己总是以受害者面目出现,不善于自我觉察,也不愿意自我改变。
认知疗法治疗人格障碍的切入点:认知疗法治疗人格障碍,当从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先跟后带,建立心理链接之后才可以实施人格重建。切忌不打麻药就开刀。
认知—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
家庭作业:写出计划,思考问题,阅读体会。启发思考,引导自我觉察。
角色扮演:互换角色,引导自我觉察。
重温童年经历:找出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宣泄类似“战场神经症”类的情绪,经过情绪宣泄改变其强烈的观念,因势利导,启发自省。
意象对话:重温事件,再次体验,态度重构,人格成长。例如,退缩人格女士,意象现实咨询师太强势。然后引导她意象再现童年与母亲的一次叫门的经历,她因为母亲呵斥而认为自己是个坏小孩,因此自卑而退缩。然后,咨询师再引导她用成人的方式来应对,认识到那不是自己的错误。因此,人格实现了再成长。
切脉说事:通过切脉指出求助者的问题所在,让他心服口服,避免一般性的冲撞。建立了心理链接之后,再引导他们自我觉察,实施人格重建。
四、人格障碍患者的易感性
人格障碍患者所表现的典型功能障碍是信念和病态适应性策略,使得他们对侵害其认知弱点的生活经历易感。因此,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为对关爱缺失和帮助缺失敏感;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自尊受到损害为特征;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因为不能掌控他人而需要引起关注和支持。认知的弱点,在于其极端、僵化和强制的信念。
五、人格障碍相关的基本信念和策略
1、依恋型人格障碍
依恋型——信念:我是无助的——策略及表现:依附。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他人广泛的、过分的照顾,导致顺从、依恋的行为以及对分离的恐惧。
2、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信念:我可能受到伤害——策略及表现:回避。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表达出希望情感、承诺和友谊的愿望,但是却很少有朋友,很少与某人共享亲密的感情。为了回避冲突而尽量不与人碰撞。
核心信念是:我不可爱,没有价值。与人接触,我会受到伤害。
病态假设是:如果隐藏了真实的我,我就会被他人接受;如果表现出真实的我,我就会被他人拒绝。
3、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信念:人们是危险的——策略及表现:警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以持久、不切实际倾向去解释贬低或威胁别人的行动和意图为特征的,但他们没有持久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型人格障碍认知治疗:首先:增加求助者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步:引导求助者自我觉察。第三步:改变求助者的病态假设。
4、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信念:我是特殊的——策略及表现:自我放大。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和他人有歪曲的认识。夸张地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优越的,他们表现的不是强有力的自信,而是对自我的过分热衷。自恋型患者非常积极的寻求自己的地位,以地位的外在征象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他人没有认可患者的特殊地位,患者即认为遭受了忍无可忍的虐待,变得气愤不已,充满戒备,情绪低落。如果未能成为优胜者,或者未被当作特殊人物,就会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微不足道,弱小,从而寻求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补救措施。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感到骄傲,但是,他们并不遵守社会标准和社会期望。患者自我中心,对别人的情感漠不关心,可以由友好突然转成愤怒,流露出对自我的关注。他们虚伪的热情举止,可能因为自我吹嘘、无情地抨击别人,或反映迟钝而大打折扣。既不以简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承认、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也不尊重更深层级的情感。嫉妒别人的成功,怀疑被竞争对手算计。患者也会傲慢地认为,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的责任在于别人。对于缺陷和批评,自恋者易于变得不愉快,戒备心增高。
5、被动-攻击型
被动-攻击型——信念:我可能被控制——策略及表现:固执、坚守。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又称为违拗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个体的社会和职业胜任行为的外在要求表现为对抗性忽视、抗拒态度和被动抵制。这种对抗风格包括:坚持,蓄意拖延,与权威对抗、争论、反对及妨碍。他们往往用欺骗和自以为是来对抗权威和规则。交流中往往会因为争论而偏离主题。
核心信念:拒绝权威的命令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病态假设:我是对的,我可以通过蒙骗他们来维持我的正确做法。
应对策略:表面服从,暗地我行我素。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毫不犹豫地维护支配地位,相信他们自己是权威;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则相信他们是权威的牺牲品。
6、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信念:我需要给他人留下印象——策略及表现:戏剧性。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以夸张的情绪表达和寻求注意为特征。患者常过分关注身体吸引,带有明显的诱惑性,并因此而成为公众注意的中心,患者因此而感到舒适。行为反应过分强烈,易于兴奋,苛求刺激。稍有不如意,则易激动、暴怒或大发雷霆。人际关系不良,常被别人认为是浅薄、苛求、过度依赖。
以前称其为癔症性人格障碍。癔症有三类表现:一是表演性,二是解离状态,三是癔症性疼痛或癔症性失明、失聪、瘫痪。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属于刚刚那种。
7、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信念:我不能犯错误——策略及表现:完全的。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僵化,以及循规蹈矩,并容易因此而引发焦虑。个别的容易患上强迫症。
8、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信念:他们应该被利用——策略及表现:攻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漠视和侵害他人权利,漠视社会规则,年轻时有品行障碍。他们的生活目标是避免他人的控制。
9、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信念:我需要大量个人空间——策略及表现:孤独的、离群。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特征是缺乏人际交往,普遍的模式是脱离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通常表现为隔离和孤独,很少寻求与别人接触,不论交谈的焦点是什么,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很少得到满足。他们大多数时间独处,很少选择与别人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类似分裂症患者的表现,只是没有妄想和幻觉。
10、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与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以回避人际交往为特征。具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倾向于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和显著的行为特质。分裂型精神障碍的患者,通常存在古怪的信念和知觉体验,魔法思维、牵连思维和行为或表现,那是独特的或通常是个人主义的,而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冷漠、分离和不引人注意。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核心信念是:⑴我是与众不同的,无用的,无兴趣的和不正常的;⑵别人是残酷的,危险的和不被信任的;⑶世界是不友好的。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潜在的假设是:⑴如果我努力与人交朋友,那他们会拒绝我或伤害我。⑵如果我是非常的与众不同,那么其他人将会注意我。⑶如果我有异常体验,那么我是重要的。⑷如果我能与已故的母亲谈话,那我将不再孤独。⑸如果人们看到我是多么的古怪,那么他们将很有趣。⑹如果我让人们知道我很烦,那么他们将会伤害我。
11、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特征是在个体功能的几乎所有方面显著不稳定。包括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和行为。
六、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呢?
个体对拒绝、抛弃、受挫具有特别强烈的体验,可能发展成灾难性的信念。
七、人格障碍患者“不合作”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是对咨询师的不信任。
二是不现实的期望。
三是个人的耻辱。
四是外在的谴责。
五是对别人的不满。
六是对自我或他人的贬低。
七是害怕被拒绝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