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抑郁症咨询老师分享厌恶学校的高一女生案例
2022-03-23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721
DQ:女,高一学生,极度厌恶学校,倾向强烈,于2019年10月前来迟雅心理咨询公司求助。
一、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父母介绍的情况:孩子从小就是班级干部,责任心极强,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进入初三之后,刚开始一次出现不爱上学的情况,当时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在班级能排前十名。每天上学前都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紧张,经常因为一些细微的小事对着母亲大发脾气。她自觉自己需要心理疏导,向母亲提出过想要看心理医生的请求,但母亲觉得,只是青春期的小问题,没有多加在意,一味的告诉孩子要坚强。本次,孩子在学校给妈妈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崩溃了,务必回家,班主任尝试安抚她的情绪,但也没能成功。家人实在没有办法,才带她前来求助。
求助者自述:不愿意上学,觉得生活毫无希望,一进入学校就觉得自己是个垃圾,会有去死的想法。总觉得别人对自己说的话有言外之意,对于别人的眼神很敏感,在校期间总是偷偷哭泣,经常头痛、耳鸣、入睡困难,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每天都觉得自己无法完成任何事情。
丹东抑郁症咨询师观察情况:求助者脸色苍白,非常疲倦,声音微弱,咨询期间不停地流泪。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抑郁情绪明显,心境持续低落,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有不想活观念。
结合求助者状况,对照抑郁症诊断标准,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三、心理分析与治疗假设
经过与求助者母亲沟通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工作原因去了外地,极少回家。咨询师分析,求助者童年阶段父亲参与水平过低,幼年可靠感不足,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较为敏感的心态,渴望认同,有很深的自卑恐惧的心理。
心理治疗应着眼于加强孩子对自身的认同感,建立自尊和自信,削弱孩子对环境的敏感。
四、治疗目标
1.短期目标:消除不想活观念,恢复学习能力,正常上学。
2.中期目标:恢复自信,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3.长期目标:改善家庭成员亲密关系,帮助求助者人格重塑。
经与求助者家长协商,同意对其实施身心同调。在考虑到求助者的年龄与问题的特点后,对求助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心理治疗。其中,以催眠疗法为主线,辅以中医疗法。帮助其改变错误认知,消除其心理压力,正确处理环境压力。